close

從哇哇落地吸入第一口氣開始,一直到臨終吐出最後一口氣為止,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呼吸著,每分鐘大約呼吸18次,一天大約呼吸了25920次,一生(以80歲計算)中大約總共呼吸了七億五千六百八十六萬四千次,這個數目就是計算壽命存活最生動的數據了。

一次呼吸,我們大約吸入460cc的空氣,一天下來大約總共吸入了12000公升的空氣,大約是12個家用不銹鋼水塔(一噸裝)的容積。這些被吸入的空氣即使以重量計算亦高達13.6公斤,遠超過我們一天的飲水量(約2.8公斤),也超過我們一天三餐所吃下的食物總重量。有人可以斷食長達三十天而不會死亡,也有人可以忍受五天不喝水而依舊存活,但除了極少數的特異人士之外,幾乎沒有人能夠停止呼吸五分鐘而不致死。人生無常,生命從來就只存活於呼吸間。

正常的呼吸讓血液充氧並排除新陳代謝所產生的毒物和廢氣,適當地練習呼吸則可更有效率地進行這項任務。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心臟學家班森(Dr.Benson)曾經針對病人做過一個每天20分鐘的呼吸訓練實驗,結果發現受訓者的生理狀況產生了一些明顯的轉變:

1.      血壓降低。

2.      心跳次數減少。

3.      氧氣消耗量則比平時減少了17%。

4.      排出的二氧化碳也跟著減少。

5.      血清乳酸的分泌量也減少。

另外,德國科隆大學的教授湯姆士博士(Professor Dr. Thomas Schmidt)曾經主導一個調和身心靈的專案研究。他確認了一件事,那就是任何呼吸的改變,無論是它的節奏或速度,都會立竿見影地影響著一個人的神經系統,而我們的生理機制全都被神經系統控制著,其中交感神經(SNS)則跟我們的呼吸方式有著密切的關連。例如:快速而淺短的呼吸將會排盡二氧化碳,這會造成交感神經的過度活性化,引起心跳加速和血壓升高,導致手心和腳掌出汗、重度焦慮併發症等。湯教授的研究結論如下:「如果一個人能夠有意識地調節呼吸,那麼他將能夠開創出一個非常和諧而有療效的自癒系統。」

由此可以知道呼吸與身心之間的關係是何等地密切,難怪自古以來,人們學習瑜伽、氣功、太極、靜坐、禪定時,大都以調節呼吸的方式來追求身(身體)心(情感)靈(理智)的和諧。這也就是瑜伽師常說:「當呼吸不規律時,心境即不穩定;當呼吸平靜時,心境也跟著平靜,瑜伽士因而獲得平靜的力量,所以呼吸應該予以訓練。」的道理。然而,看似簡單平凡的呼吸訓練,自古以來卻是百家爭鳴,不論瑜伽、氣功、靜坐、太極、禪宗、仙道、有氧體操…等,各有著種種不同的調息修練方式,例如:

1)      長呼吸(長入息,長出息)。

2)      短呼吸(短入息,短出息)。

3)      長入息,短出息。

4)      短入息,長出息。

5)      鼻入息,口出息。

6)      口入息,鼻出息。

7)      鼻入息,鼻出息。

8)      口入息,口出息(塞住鼻子,用口呼吸)。

9)      左鼻孔出、入息(塞住右鼻孔)。

10)  右鼻孔出、入息(塞住左鼻孔)。

11)  左鼻孔入息,右鼻孔出息。

12)  右鼻孔入息,左鼻孔出息。

13)  腹式深呼吸(至丹田)。

14)  胸式淺呼吸法。

15)  橫隔膜呼吸法。

16)  自然呼吸法。

17)  猛烈呼吸法。

18)  長入息後憋氣(315秒),快速猛烈吐氣。

19)  長入息後憋氣(315秒),徐徐緩慢吐氣。

20)  猛烈吐氣後憋氣(315秒),快速吸氣。

21)  猛烈吐氣後憋氣(315秒),徐徐吸氣。

22)  緩慢吐氣後憋氣(315秒),快速吸氣。

23)  緩慢吐氣後憋氣(315秒),徐徐吸氣。

24)  暫停(30~120秒)呼吸法。

25)  司卡普魯卡呼吸法(Skapuruaka):以左拇指按下、塞住左鼻翼,用右鼻孔吸氣(約6秒)。接著以左無名指按下、塞住右鼻翼,屏息(約6秒)。然後,放開左手無名指,吐氣(約6秒)。這是前半段,後半段則以左手無名指按下、塞住右鼻翼,用左鼻孔呼吸開始,然後依序屏息、吐氣,完成一個呼吸循環,連續做6~12次。

26)  完全呼吸法:一面吸氣一面順著拓寬十二根肋骨的位置計數1.2.3.412。數到13時,橫膈膜降至最低,胸腔完全擴張。然後由下而上,一點一點吐氣,數到十二時完全吐完。

27)  坤巴克呼吸法(Kunback):大大地吸氣,吐氣。再用力吸氣,然後就此憋氣,暫停呼吸。冥想或體驗痛苦數十秒,或一、二、三分鐘,吐氣。逐次練習記錄,慢慢延長暫停呼吸時間。

28)  風箱呼吸法(Bustorika):很快地深深吸氣,深長地吐氣。如此,反覆地呼吸。另外,很快地用力深呼吸,不斷地吐氣,吐出再吐出。讓吸氣快,連續吐氣深盡,使橫膈膜引發類似「拉風箱」的作用,這可能也會產生麻痺、頭痛的感受。

29)  共鳴呼吸法:一面慢慢地深呼吸,一面同步抬高兩手(指尖朝外如開槍手勢)。做上述動作時,雙眼注視兩手指尖,視線與手齊動。接著分開兩手,一面向外沿著半圓弧垂下,另一面配合手臂下垂的動作慢慢吐氣。以上為一個呼吸循環,如此反覆練習。

30)  順勢腹式呼吸法:吸氣時,橫膈膜盡量往下垂降,讓下腹部挺出。自然吐氣,橫膈膜盡量往上升高,讓下腹部凹陷。以上為一個呼吸循環,如此反覆練習。

31)  逆勢腹式呼吸法:吸氣時,當橫膈膜往下垂降時,同時緊縮臀部和腹部肌肉讓下腹部往內縮。吐氣時,放鬆臀部和腹部肌肉,讓下腹部往外凸出。以上為一個呼吸循環,如此反覆練習。

……………………

以上各種不同門派的呼吸訓練都說明了一個事實:藉著呼吸訓練來調和身心靈乃是古今中外最普遍,而且也是門派與變化最多的方法。事實上,正因為它對於改變意識狀態具有立竿見影的快速功效,所以正如利刃的兩面,一旦出偏,它也是最容易傷害身心而產生嚴重風險的修練方式。

 

2MBSR簡介:

MBRSManage breathes to release stress,調息釋壓。

這就是藉著調整呼吸的善巧把身心長期累積的壓力逐漸釋放掉,進而達到舒適安心的方法。它與一般呼吸訓練的不同之處是在於「因才施調」,也就是依著個別的性向和體質而選定適合(有助於個人提升α波)的呼吸模式,例如:由長呼吸、短呼吸與呼吸間隔等交互搭配的組合,然後以此模式進行循環練習,以便逐步地地體驗釋壓安心的感受,同時也避免因為練功出偏而發生風險。

安全永遠要列為練功的第一考量,因此,我們先就純技術面來分析一般呼吸訓練容易出偏的原因:

1)      呼吸訓練方法本身就有問題:例如猛烈呼吸法和暫停呼吸法…等,只適合有特殊疾病者或在特殊情況下暫時使用,並非人人隨時都能適用。

2)      誤解呼吸訓練的內容:例如誤解長呼吸是深呼吸,短呼吸是快速呼吸,或長、短呼吸都只是聽任自然呼吸…等。錯誤的認知當然不會執行正確的練習方式,更不可能產生理想的結果。

3)      練習的次序或方法錯誤:例如入息、出息原本要順序、交互練習,卻以切割、分段的方式,分別練習長呼吸、短呼吸;或長、短呼吸本來要分開練習,卻把長短呼吸合併起來練習。

4)      未考慮靜修者的個別差異因素:例如個性上的急躁與遲緩,體質上血液的酸、鹼和血壓、心律的高、低或心律不整的問題,又如憂鬱症患者不應修猗息、定、捨覺支,另外各種慢性疾病和疼痛…等困擾,也必須加以考慮。

諸如此類的技術問題,都要仔細地找出適合個體需要的呼吸模式來進行調整,而不是一種標準化的呼吸模式就能適合所有人士的釋壓需求。不適當的呼吸練習將使專注和放鬆兩個重要的釋壓因素反而失去平衡,造成身心的干擾,諸如:過度專注、無法放鬆、身體僵硬、疼痛、麻痺,或心意散亂、憂惱、昏沈、幻聽、幻視…等出偏的身心官能症。MBRS就是基於上述安全的考量,在選擇、練習各種呼吸循環時,運用科學儀器同步檢測練習者當下的各種生理數據,諸如:EMGEEGGSR…等,用以協助練習者找出最有利於他個人開發專注與放鬆的呼吸循環模式,同時也在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定期複驗其成績,及早發現練習上可能發生的偏差,或隨其練習的進展與體質的變化做必要的修正與調整,有效地持續釋放身心潛藏的壓力,讓身心靈漸趨和諧一致而提升安心的成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嵐綺緣 的頭像
    嵐綺緣

    馥馨喬苑-嵐綺緣

    嵐綺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