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子問子桑雽曰:「吾再逐於魯,伐樹於宋,削迹於衛,窮於商周,圍於陳蔡之間。吾犯此數患,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

譯文
孔子問子桑雽說: 我在魯國被驅逐,在宋國受伐樹之害,被衛國阻檔入境,在商周窮途潦倒,受困於陳蔡之間。
我遭受這麼多次災難,親人故交漸漸疏遠,弟子朋友漸漸失散,為甚麼會這樣。

原文
子桑雽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或曰:『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
,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
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孔子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 ,絕學捐書,弟子無挹於前,其愛益
加進。」

譯文
子桑雽說:「你沒有聽過假國人逃亡的故事嗎?
林回放棄價值連城的玉珮,抱著嬰兒而走。
有人問:『是因為價值嗎?嬰兒又不能賣錢;是因為負重嗎?嬰兒重多了。放棄價值連城的玉珮,抱著嬰兒而走,怎麼回事?』
林回說:『玉珮是以利益跟我相關,嬰兒是以天性跟我相連』,今天以利益而相關者,遇上困厄、災禍就會背棄而去。
以天性相連者,就算遇到困厄、災禍也會包容。背棄與包容相差太多。
而且君子之間的交情淡如清水,小人之間的交情甘如甜酒;
好朋友不常連絡,有困難的時候卻特別關心,壞朋友天天見面,沒利益的時候卻避而不見。
舉凡無緣無故就變成朋友的人,也會無緣無故就離開而去。」
孔子說:「衷心聽取你的指教。」
孔子悠閒自如的歸隱而去,拋棄所學捐獻書籍,所有的徒弟雖然沒有在他身旁,但對他的敬愛日益增加。

後記:
這是莊子山木第二十篇的故事,其中莊子以孔子的故事述說交友之道,孔子與弟子周遊列國,受到驅逐甚至差點被殺害,
經陳、蔡之地被誤認為楊虎而被包圍,受此總總,不解而向子桑雽求教。
子桑雽舉了林回的故事,以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名言總結交友之道。

而這句名言有個歷史典故,
唐朝名將薛仁貴,家境貧寒,未得志前與妻子窮困潦倒,衣食窘迫。薛仁貴的好友王茂生夫婦經常幫助他們。
後來,薛仁貴隨唐太宗李世民平遼國功勞甚大,被封為平寮王。文武百官前來祝賀送禮,但全被薛仁貴婉言謝絕。
惟一收下的是普通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罈。
負責開封的執事官,發現罈中娤的是清水而不是美酒向薛仁貴稟報
身為王爺的薛仁貴卻沒有生氣,而且當眾飲下三大碗的清水。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
薛仁貴喝完便說:「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
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勝過這些美酒厚禮。」

文中的「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是為核心,所謂「無利故淡,道合故親,有利故甘,利盡故絕」就是如此。

最後孔子放下所學、所擁有的一切歸隱山林。
可謂到達了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境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嵐綺緣 的頭像
    嵐綺緣

    馥馨喬苑-嵐綺緣

    嵐綺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